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Radha Kang

【意志力與實驗】一個小練習的分享



在上週我們所探索關於走路的動中覺察課程中,有個動作貫穿了整堂課(見圖左),也就是右腿漸漸抬起,讓膝蓋靠向胸口,這是讓部分同學因為單腳站立帶來不平衡感的壓力,而感到有些挑戰的動作,。


而這堂課程的結構,是藉由躺姿與站姿的各種動作變化型,來探索這個動作,加上探索兩手往下延伸的狀態,逐漸可以變成右圖的動作(也就是在上半身直立的狀態下,逐漸增加屈膝幅度的同時,兩手往下延伸,最後手掌會與腳掌相遇進而可握住腳掌)。如同所有費登奎斯課程的動作都是覺察的工具,而非「需要做到/做好的標準動作」。這個動作也是一樣,它是整堂課程一連串的動作與覺察,加上探索與實驗的過程所趨近的方向,而不是這堂課程”要做到”的目標。


關於「平衡」這件事情,有一位國外的費登奎斯老師Nick Strauss-Klein說的很貼切。他認為關於平衡練習,普遍存在著一種迷思,就是需要用一種過度挑戰我們平衡感的方式來做練習,例如單腳站立時,同時兩手和上半身往前延伸出去。但當我們處在平衡感被過度刺激的狀態時,我們會感到不安全;當我們感到不安全

時,就無法輕鬆的學習,接著我們就會啟動意志力來做。而「當我們缺乏技巧,就會使用意志力(Willpower is what we use when we lack skill)」。同時,在要求大家都做好做滿的文化中,「運用意志力來達到目標」也普遍深植在我們的慣性模式中,讓我們沒有足夠的心理空間允許自己放慢腳步,藉由覺察與實驗,來幫助大腦的學習。


回到這堂課程來說,單腳站立是一個藉由探索而在身體中展開的實驗過程,而不是需要做好做滿的目標。我們花了許多時間,去探索右膝彎曲時,右腳掌被連動而緩慢逐漸抬起的過程,以及左腳掌在同時間產生的重量感變化。課後有一位同學分享道「我發現我要把意識放在身體的重量交付到左邊的過程,而不是去想著我要把右腿抬高,讓右手可以握住右腳底。接著我就能越來越很明確的感覺到左腳穩定的支撐力。那種感覺很微妙,是一種交互的力量,就是我把右腳放心的抬起來,交給我的左腳,在那過程中我的左腳會有一種更往下紮的力道。那種力道跟我主動把左腳往下踩,是不一樣的,兩種力量有種微妙的差異。如果我一開始就想著我要把左腳往下踩,好像先打預防針「我左腳要先踩好」的話,就不會產生那種右腳順勢交付給左腳的心態,也就不會產生出這種左右腳交互後自然產生的紮根的力量」。


這種在動中覺察中探索與實驗的過程,其實不只發生在學員身上,也同樣發生在老師的身上。這周在一堂一對一的動中覺察課程中,在幾次嘗試變換不同的說法來描述「右膝蓋逐漸彎曲更多,讓腳跟慢慢離地,到前腳掌也離地,到腳趾也都離地」的引導語下,我看見這位學員的大腿張力持續很大,僅能讓腳跟抬起一些些。後來我改變引導的角度,請她「在右膝蓋彎曲的過程中,去感覺膝蓋後方彎曲的角度變得越來越小」。接著我便看見她大腿的張力放掉了,因此膝蓋也能彎曲的更多,腳掌也可以離地逐漸抬高。不同的引導語會帶給學員不同的感受,這也是費登奎斯教師不斷學習在做實驗的一種練習。各位如果有興趣也可以實驗看看,這些不同的引導是否會帶來不同的肌肉啟動模式。


比起運用意志力,「探索與實驗」的心態更能幫助我們輕鬆的學習。然而,要發現自己是否在使用意志力來做動作,而造成不必要的費力,就需要足夠的覺察力。而這些正是費登奎斯課程中會帶給大家的。


23 view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