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週新一期的動中覺察課程又開始了,這次的主題是「順流」,探索在動作中身體各部位可能在無意識的情況下,互相抗衡而產生的不必要費力。第一堂課程結束後,有幾位同學分享了一些生動有趣的自我意象,包括在動作中感覺自己像一條很長的魚,課程結束後感覺自己像一條攤平的魟魚,或是在行走中感覺自己像一個注音符號的ㄇ字。
動中覺察課程後產生這些新的身體自我意象,大多來自慣性用力的模式被覺察力照亮而改變所造成的。例如攤平的魟魚(之前曾經有同學形容自己像攤平的豬肉),這種攤平的意象,來自於平時緊繃的肌肉被放掉了;而肩膀和手臂感覺構成一個ㄇ字,就如其所說的,是感受到來自脊椎的支撐力後,在行走時手臂因此輕鬆不費力的掛在放鬆的肩膀上,可以自由地擺動所產生的自我意象。
身體慣性模式的改變,會帶來全新又鮮明的身體自我意象;同樣的我們對自己抱持的心理自我意象,以及我們的心理感受也會交互影響,正面的心理自我意象會讓我們對自己更滿意。重點在於我們對自己的心理自我意象,包括在腦中叨叨絮絮的自我評斷,是否也能有足夠的覺知力?覺知,讓我們有機會能夠重新選擇我們對自己的看法。
我們最大的力量,在於不論外境如何,我們永遠都能夠選擇看待自己的看法。就如潛水鐘與蝴蝶的作者,在生命巔峰時腦幹中風,造成全身只剩左眼可以眨動,在經歷過一段極其痛苦的臣服過程後,能夠突破生理障礙,在內心的世界中憑藉想像力上天下海四處徜徉,他的身體被禁錮於潛水鐘,而他的心靈已然自由。我始終相信人生最大的自由是「可以選擇自己的觀點」,然而覺察力的培養又是首要之道。
댓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