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Radha Kang

【漫談自我意象、慣性模式與覺察】



自我意象一直是我很有興趣的議題,這也是費登奎斯方法中很關鍵很基礎的概念之一。這半年來,生命的流又為我帶來一段神奇的經歷,一通意外接獲的、只因好奇心被引發而答應參加的面試邀請,竟然背後藏著如此強大似召喚般無法解釋的吸引力,讓我必須掙扎著暫時放下充滿熱情的費登奎斯教學生涯,而重新回到職場。這段無預期的生涯轉換,也為我帶來一個重新了解與檢視自我意象的機會。

從當初決定離開職場,參加身心學的師資培訓到開始從事教學,這七年來,朝九晚五的職場生活,早已離我相當遙遠了、過去因職務所需的正式服裝及鞋子也早就被我丟棄了。因此,這半年來我也重新添購了符合這份新職務的服飾,特別是花了許多時間(及金錢)選購舒適的上班鞋。

「自我意象」,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可說是「自我概念」的一部分(McLeod, 2008),它代表了我們對自己的概念、看法以及心理意象(Random House Dictionary) ,比較被定義在一種個人內在心智活動的層面,正如我們在選購新衣服時,也通常會選購符合「自己的風格」,能夠代表「我」的類型。當我們穿上新衣服站在鏡子前,我們好像也看見一個新的自己。甚至有時當我們穿上了某些象徵「身分地位」的服飾時,也在心理層面增加了某種程度的自信。

然而費登奎斯博士說:「甚麼是自我意象?我認為就是身體意象,也就是身體各部位的形狀與關係,包括空間和時間的關係以及動覺。也涵蓋了感受、情緒與思緒。所有這些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全體」。自我意象不僅止於心智活動的層面。

正如這過程中發生的一件有趣的事:當我穿上了多年未曾穿過的包鞋時,我的左腳(從腳掌直到小腿)的肌肉,竟然立刻產生了和當年足底筋膜炎發作時,避免穿包鞋走路時產生疼痛的一種特殊的慣性緊繃模式。似乎在我的大腦中,「穿包鞋會帶來腳痛」這件事情早已被記憶下來形成了一條神經迴路,我的腳只要一穿進包鞋,即使鞋子很舒適,足底筋膜炎也早就痊癒多年,然而當年發展出來避免疼痛的肌肉模式,還是自動出現了。可以說在大腦中,我的左腳仍然停留在認為它患有足底筋膜炎的自我意象中。也就是說,當我從「身心學教育的教學分享者」,轉變回「重回職場的主管」,自我意象的改變,確實發生在我身心的整體層面。

除此之外,在重新踏入辦公室的頭幾天,我也發現過去在職場中的那種高度自我要求、完美主義的慣性行為模式很快又再度出現,不只我的動作急,我的心理更急。費登奎斯博士也曾說過:「關於改變人類的行為,主要有兩條道路—透過心靈,或是透過身體。只有同時改變身體和心靈的方式,才能產生真正的改變。……,一旦這個人失去對此的覺察,就會回復不由自主的習慣模式」。顯然生活型態的驟變,讓我暫時失去了平衡。多年來沉浸在身心學領域中的定靜,瞬間受到考驗。

所幸過去這幾年持續的費登奎斯練習,早已生根在我的日常生活中。在頭幾天的適應期過了之後,每當我在執行各項節奏緊湊的臨時任務時,我還是能即時覺察自己在壓力下產生的想法、情緒及肌肉緊繃,同時把注意力帶回行動中的身體意象。也就是去覺察「我正在做甚麼,我是如何做的」、「當我的肌肉緊繃/放鬆時,我的心理感受如何,我的想法是甚麼」。很快地,我開始有意識地學習如何讓自己在那些極端忙碌的時刻,「讓身體非常快速的進行該做的事情,但我的思想、情緒感受是保持平靜的」,感覺就像是我在遠觀自己的身體在行動一樣。

此外,在走路時覺察左腳與右腳在鞋裡的肌肉使用模式的差異,也讓我的左腳得以發現新模式的可能性,而學習到如何在穿著包鞋時也可以更輕鬆的走路。

費登奎斯的學習,讓我得以在各種壓力的情境中,擁有更多身心適應性與彈性。

這樣的歷程讓我想起了這半年帶領的讀書會中《一個新世界》一書中所提到的,「你的內在有一個比思想更為廣闊無邊的向度……能夠領悟到『在我腦袋中的聲音並不是我』…你不需要從那個不間斷的思想續流中,去尋找你的身分認同以及你的自我感」。在所有的外在形相(衣著鞋子以及角色職稱)帶來的自我意象之下,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在,都有一個恆常本質的、超越小我的、能夠靜觀外境變遷的真正的「我」。當我們具有足夠的覺知,今天無論外界賦予我們的是執行長、公益總監、營運經理、副總等各式各樣的職稱,甚或是被資遣的員工,都能夠隨時找回內在的自己,擁有平安。

4 view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